首 页
美壶商城
推荐美壶
全手工
天天特惠
我的美壶
首页 > 紫砂新闻 > 故宫藏紫砂壶 一段尘封的记忆

故宫藏紫砂壶 一段尘封的记忆

文章分类: 紫砂新闻 发布时间:2015-03-11 11:38:29

文章来源: 美壶网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美壶网。

阅读人气
207
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可以手机查看^_^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故宫的紫砂茶器在展品中并不起眼。由于过去“茶与茶道文化”在故宫的专项研究中处于非主流地位,所以,故宫古器物部门没有专门的茶具这一档,瓷器归瓷器档,木器归木器档,紫砂则归于陶器档,特别是紫砂器物,长期没得到重视,故宫一般将它们归类于三级文物,甚至属于非文物,近乎生活用品。 

  1971年因为“备战备荒”,故宫博物院清理文物,把这些紫砂器和茶籯等器物都打包放在大箱子里,也就是所谓的“战备箱”里。一直到1997年,因为港台的茶学研究之风传进大陆,研究员王健华将之陆续整理出来做研究,这批紫砂器物才呈现于世人眼前。王健华说,她是1998年陆续将紫砂器整理出来做研究的。当时故宫的紫砂壶没有一个明确细账,也没有出版过相应的专著,所以为数众多的紫砂器,是打开了外面包裹,首先是慢慢清理干净,然后查取故宫档案,并与外界流传的器物细细比对,才慢慢确定年份和归属的。 

  “过去老先生们比较明确的就是几把乾隆皇帝使用过的紫砂壶,非常有特点,或者刻有乾隆的御题诗歌;或者是现在失传的一些技术,比如紫砂胎彩漆描金壶;这几把清楚。但是大部分紫砂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不清楚的。”起头是1998年,南京博物院有位老先生联系王健华,问她清楚不清楚北京故宫的紫砂情况,她说完全不知道,但是正在陆续整理中,但是这整理颇耗费工夫。2000年,上海举行清朝的紫砂大师陈鸣远的研讨会,让她介绍具体情况,可是那时还没完成这项工作。之后陆续出了研究论文,直到2007年,才正式出版了《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一书。 

  难登大雅之堂的“土缶” 

  故宫所藏紫砂,最珍贵的还是茶具,明朝开始,故宫博物院开始陆续收藏紫砂器物,但是并非外界通常所使用的简单的紫砂壶。王健华说,她的研究结论是,当时宫廷审美与外界审美不同,追求华丽,难以欣赏刚问世不久的紫砂壶所带来的那种朴素感,宫廷有文献直接呼之为“土缶”,觉得弥漫乡野之气,难登大雅之堂。即使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器物,也需要有别样的包装才行。 

  故宫有件全世界仅存的时大彬所制的内胎紫砂、外为漆雕的壶,特别能说明这一点。时大彬为制壶大家,现在不少作品出土于明代墓葬,国内很多博物馆也有其作品。王健华说她四处寻访过,最近还在无锡文体局见到一把出土于甘露乡的华师伊墓的时大彬壶,名为如意纹盖三足壶,非常精美。“那时候属于紫砂的初创期,有一种质朴的美感,非常圆融自然。虽然加工精细,但可以看出手工的印迹,那种古朴美,要放在当时环境中去看,不是漂亮,而是自然本真,其实就是紫砂壶处于童年阶段的那种美,看着特别干净。” 

  但是,这种注重肌里美和泥土素朴感的东西,当时宫廷一件都不收藏,整个明朝没有收藏素面素心的本色紫砂。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时大彬壶,外面髹了几十层红漆,四面开光雕刻各种锦绣地花纹,正面是松荫品茶图,底和柄都是飞鹤流云图,底部髹的是黑漆,透过漆可以看到里面的时大彬造称号。整个器形为四方形,圆口,曲流,从弧线和设计上,看得出时大彬的功力。当时这种制作非常麻烦。“我们有漆器专家研究过,这种制造方法不晚于万历年间,每涂一层,需要在地窖里先阴干,然后再涂,所以需要一两年的制作周期,黑色的壶底漆下面仔细看,有隐藏的时大彬制几个字,这也是故宫所仅有的。”

  但是,另一个疑问产生了:紫砂注重透气,那么这件髹漆壶是使用还是不使用?有另一件髹漆的残壶,似乎能说明这一问题,这壶原为提梁雕漆壶,为皇太后的寿康宫所用,按照现存的一些文字证明,原本应该为一对,另一只不知所终。现存这把壶的提梁已经断了,只剩下溜肩壶身,外面的漆也掉了,露出了栗红色的细润的砂泥。按照专家的研究,这把壶应该出自明万历年间,由使用的程度来看,不该只是观赏壶,肯定使用过,而且是日常使用品。 

  值得注意的是,两把壶都属于大壶,当时宫廷使用的壶普遍偏大,包括清宫所使用的壶,南方流行的功夫茶的喝法并不为宫廷采用。而且,不存在功夫茶喝茶过程中的淋壶、浇壶等行为,宫廷觉得这个“野”,一般也就是泡好茶后再倒到茶杯中饮用,所以,这些外部有装饰的紫砂壶的外部纹彩不需要总是和热水接触,有助于其保存。 

  除了这两把壶,故宫博物院收藏最多的明朝紫砂,是名为“宜均”的器物。所谓“宜均”,是当时宜兴生产的挂釉紫砂,因为当时生产技术的粗陋,素面紫砂的表层还很粗涩,为了弥补,往往再挂上当地出土的釉,釉色乳浊但是富有变化,主要有天青、天蓝还有米色、月白等颜色,和河南的均窑有相似处。“我们去当地羊角山发现有一些碎片,基本上是宜兴本地的釉,涂抹在陶上,然后烧制,按照当时的烧制条件,温度不超过900摄氏度,各种颜色的残片也很漂亮。” 

  这种文房制品受到了宫廷审美的认可,流行后,开始专为宫廷烧制了一部分,“宜均”胎体轻薄,上釉再烧制的过程中,很容易破碎,所以当时就有记载,似有佳者,但不耐用。虽然如此,但紫砂器物表面粗涩的特性被弥补,所以达到了皇家御用的标准,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很多是文房陈设器物,品种有仿的古汉方壶、葫芦瓶、各式笔山等,釉色为灰蓝与深蓝,外加灰绿的混合中间色。当时最流行的一种颜色,是灰蓝,有一件海螺笔洗,被称为“灰中有蓝景,艳若蝴蝶花”。一直到雍正年间,这批陈设物还在使用中。 

  比较出名的还有几件,一件是天蓝鸠首壶,肩颈处有弦纹,扁球腹,颈上有入水孔,外面的天蓝釉光亮照人,很匀静。当时宜兴有欧姓造“宜均”最出色,所以也叫欧窑,这把壶应该就是欧窑所造,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准,除了清宫旧藏,别处没有看到。除此而外,还有天蓝色的花囊和花插,器形仿古,非常典雅。一件灰白色的笔山,上面有明确的纪年铭,还有时大彬的款,也代表了当时的高水平。 

  从雍正开始的紫砂器物升华 

  明朝宫廷所藏的紫砂器物,尚不能被称为“宫廷紫砂”。清朝初年,康熙开始在宜兴定制紫砂的素胎,然后在上面画珐琅彩,画的图案都是皇帝所批准的,而画手都是宫廷画家,最后再二次烧制,这些才成为“宫廷紫砂”,只供皇帝本人享用。不过这批壶,基本被运往台北“故宫”去了。曾经在台北“故宫”看见过康熙的数把珐琅彩的紫砂茶器物,颜色艳丽,花样上还有许多西洋花卉图案。 

  2000年,北京故宫在瓷器库翻检到一把珐琅彩的残缺紫砂壶,从壶上的花纹造型和下面的年款分析,应该是康熙中晚期所做,但是壶柄和流都已经不在了,上面的各色珐琅彩也已经不太鲜艳,但却是故宫博物院唯一存世的康熙珐琅彩色壶。

  到了雍正开始,素胎的紫砂壶开始进入宫廷。雍正的审美水准很高,他开始欣赏那些不那么华丽的东西,紫砂的肌理和泥土本身带来的美感,他也可以接受了。翻阅《清宫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中的“珐琅作”记载,雍正喜欢宜兴壶的款式,甚至将之作为景德镇瓷壶的范本要求仿造。因为宜兴壶能够根据砂土的调性和泥土的特色烧制出比较有个性色彩的造型,比如高提梁壶、圆提梁壶、三叉提梁壶,壶嘴有的向外挣张,有的向里收,壶身也有很多变化。 

  因为造型的美观,雍正觉得紫砂壶的器形不仅可以用于瓷壶,也可以用于银壶。由于他挑剔的审美,他还会在官窑瓷器中稍微改变紫砂造型,并不完全照搬,比如雍正时期有把著名的柿蒂纹扁圆壶,阔口圆肩,出水的流很短,粗环柄,表面上有突起的浮雕柿蒂花纹,因为花纹周边翻卷,有一定厚度,使光洁的壶体有了圆雕的韵味。 

  雍正多次命景德镇按照宜兴壶的方式烧制瓷壶,造办处也留下了不少记录,当时景德镇的官窑因为严格依照法度,反而不像宜兴那么有对待泥土的丰富造型能力。紫砂无拘束,可塑性强,与官窑相比,是有个性的艺术,所以雍正数次给监督制造的年希尧出样子,要求非常清晰。有的还要仿照木样,把木样拿到景德镇,比如一把木样的菊瓣壶,上面再上各种釉色,包括珍贵的郎红,还有霁青。当时年希尧受雍正的造型法度的影响,写了本书叫《视学》,他向西方的一些宫廷画家学习了透视的尺度,把壶按照三维立体的办法分成很多部分,用几何比例去要求,每个壶都要求符合黄金比例。 

  因为挑剔,雍正所欣赏的紫砂壶并不太多,整个雍正朝被首肯的壶只有寥寥无几的几把,进贡上来不好的壶基本都用于赏赐了。宫廷存壶除了那把柿蒂壶,还有一把端把壶,也讲究协调,口、流、柄都高度一致。另一把扁圆壶,造型规整端庄,制作细腻。还有一把圆壶,造型也是文雅脱俗,表面上紫砂中掺杂有细密的黄砂点,可是摸起来特别细腻,这也是雍正朝几把壶的共同特点。这几把壶,本身的砂特别精选过,200多年没有使用,表面还是很润泽。不像现在的很多壶,两三年不使用就很干涩。型和素面的肌理,可他并没有落下自己的款识,说明这还不属于他专门为自己制作的物品,雍正性格敏感,审美也带有自己极端的情绪化,有可能是他觉得,在泥壶上写上自己的款不太合适。而且,雍正落款的东西并不多见,档案记载,雍正稍微看不上眼的东西都不太会落款。这也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他在自己作为皇子的雍和宫中有专门的匠人房,这些匠人,是他从全国搜罗来的。那时候尽管他还没继位,但是手里的匠人活计,比宫里不差。他把宫廷里的大气和民间的技巧都结合起来了。 

  那么怎么断定这些壶属于雍正朝?专家是根据纹样和造型来断代的。比如有些玉器有款,属于雍正朝,这些可以推导到某些紫砂器物也属于雍正朝。纹样也是如此,紫砂砚上面有雍正朝蝙蝠、云纹和寿字独有的画法。这些砚台的紫砂含量只能达到60%,其余的要搀澄泥,否则没法下墨,因为紫砂太吃墨,就渗进去了。还有芦雁纹的茶叶罐,这是雍正喜欢的纹样。当时朱泥比较珍贵,也难以烧成大器物,大物容易开裂,所以雍正用其烧制了若干茶叶罐。芦雁纹是明清宫廷喜欢的装饰图案,雍正让高手来装饰,用很细的泥浆来堆绘,比一般的要内敛含蓄,更凸显紫砂的泥质感。上面四只大雁正在游戏,可是看上去又很淡雅,显得很闲适—— 

  朱泥的色彩很鲜艳,也很光润,但是并不张扬,这就是他要求的感觉。整个茶叶罐小口,长圆腹,平底,子母扣扣得很紧密,盖子上用楷书刻了六安二字,当时应该是地方用锡罐大量进贡,然后他再进行分装,这小罐的茶便于随时取用。

  这种玲珑小巧的茶叶罐是雍正的常用品,类似的还有三件,上面分别刻有珠兰、雨前、莲心等名称,应该都属于江南贡献的绿茶。雨前茶罐是六方体形,六面都堆绘了花鸟纹——现代习惯,一般会选用瓷器做绿茶的茶叶罐,怕染味。可是雍正选用了透气的紫砂罐,一是因为罐小,所放茶不多,很快就能喝完;二是可能他希望茶叶在里面能保持活性;三是茶叶罐制作精巧,上面的盖密闭严密,盖里还有叠压盖,封住后不容易跑味。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茶叶罐,其实很难制造,王健华说她跑了几次宜兴,找了若干大师想恢复重做,可就是做不出来,要不肥,要不就是整个太厚,掌握不了制作的精髓。 

  精巧的小茶叶罐,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宫廷茶道的精致。茶叶的分门别类,包括茶器物的精心定做,从雍正开始,至乾隆到了更精美的地步。 

  乾隆的紫砂器和茶具 

  与雍正不同,乾隆喜欢的器物大多华丽堂皇。他的时代,整个茗饮器物,从造型到装饰风格更是登峰造极,特别容易辨别,而且多有款识。从艺术的角度看,可能不如雍正的耐看,可是从工艺角度,基本上都异常完美。他把各种工艺都用在紫砂壶上,比如戗金、描金、模印、雕刻、彩泥堆绘、罩漆涂衣、地漆彩绘等等,其中,紫砂胎彩漆描金的一对特别艳丽,当时乾隆在宜兴特意定制了两把瓜棱壶,盖子也是瓜形,盖及壶身都是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以金彩为主,点缀了红、黄、蓝等颜色,圈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的印章款。 

  还有黑漆描金壶的工艺,乾隆有若干把。雍正时候这种工艺已经发展,不过雍正喜欢素面壶,并没有大肆使用,到了乾隆时期工艺成熟,彩绘非常完美。嘉庆道光后,这种工艺失传。日本有类似的工艺,但是相比之下简陋许多。 

  这些富丽堂皇的壶,基本在实际品茗中不使用。因为热水会损害漆面,所以它们只是陈设品。真正使用的一些素面壶,一直到现在,还能看到里面的茶垢,说明宫廷一直在使用它们。不过,这些素面壶也是经过精心的堆绘和刻字的,符合乾隆的审美风格。雍正时期的堆绘技术发展到这时候已经相当成熟,当时把泥浆磨到和墨一样细腻,也不能太稀或太稠,然后让宫廷画家在壶身上作画,有松树山石图,也有文征明的烹茶图,另一面则刻有乾隆所写的各种茶诗。有些壶刻好字后,再做描金工艺,制作非常麻烦。整个乾隆朝留在故宫的紫砂壶也只有20多把,在乾隆之后,这种工艺基本失传。 

  乾隆还留下了若干紫砂茶叶罐,相比雍正时期的,无论造型还是工艺,都更加富丽。光泥土就有六七种颜色,包括深姜黄和浅粉黄,上面也有乾隆的御题诗和烹茶图的堆绘。许多茶叶罐还能和茶壶配对,在造型上、刻字上和大小上都有对应关系,原来这是为了乾隆的另一件常用物:茶籯所配备的。 

  所谓茶籯,其实在唐开始就已经有了,是提各种茶具在野外烹茶用的提匣,明清盛行于江南文人圈。乾隆定做了许多精致的茶籯,有各种材质的,包括紫檀、黄花梨、瘿木等,也有用竹器包皮而成的。最精美的是,当时的宫廷画家,包括邹一桂、于敏中等人都专为这些茶籯画了微型的山水画裱在上面,可惜的是,因为保存不善,王健华拿到的时候,旧藏的这几个茶籯全都是散的。“这些画贴在上面都烂了,净是窟窿,后来我把它们捡齐,重新修补了。其中有著名大臣于敏中的小楷,邹一桂的微型山水图幅。这些提笼画都是当时的宫廷大画家作品,能为皇上画这些精致小品是巨大的荣誉,邹一桂的提笼画已经没了,圆明园里全烧了,但在这儿找到了他的提笼山水。”

  这些茶籯基本属于乾隆,雍正的壶镶嵌不进去,由此可见乾隆的爱茶程度。 

  茶籯外面有一个竹编的套,但都已经烂了,成碎末了。“我们找南方的竹器皿产地,找了很多人。可是任何人都编不了,拿着样子也学不会。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编的,只是弄出个大致的样子。整个茶籯挡板都是活的,原本装什么,我们也不知道,筐里有什么就给搁进去了。”现在还有比较完整的一套,除了紫砂茶壶和茶叶罐外,还包括有:锡里的雕刻花纹的炭盆,紫檀木海棠花式托盆、黄铜铲、锡水舀、炭夹、铜筷、沙布茶漏等等。另外,还有乾隆特喜欢的一种竹编在外的铜骨茶炉,用于煮水,当年定制了20多件,放在他常去的各处,现在存有7件,只有一件很完好。 

  “这些器物的存在,说明乾隆不仅仅是喝茶,其实他是在玩茶,如果说真有宫廷茶道,他就是最大的实践者。”王健华说。 

  乾隆之后,整个国力开始衰退,宫廷紫砂也迅速走向下坡路,“别的宫廷使用品也是如此”。实用代替了审美,嘉庆、道光等时代的壶基本上偏小,嘉庆也不喜欢紫砂,所进的壶基本比较随意。也发现了不少宣统年间的提梁小壶,这时候,宫廷已经不太定制了,不少署名的名家壶也被宫廷使用,所以,这个时代,故宫的紫砂壶从典雅富丽走向了简单实用,名家精品也只是展现民间的流行气氛而已。 

  当时不太使用紫砂杯,乾隆喜欢用瓷杯,可能是觉得瓷杯洁净,与江南文人相同。之所以用壶泡茶,是因为透气性能好,自然,与绿茶的属性也相互印证。“雍正和乾隆都喜欢将喝茶视为接近自然的方式,这也决定了他们使用的物质的属性。”王健华说。 

  雍正时期出现了瓷盖碗,但是这些盖碗都属于个人饮茶所用,下有茶船防止烫,上面的杯盖是用来挡开茶叶的。“并不是当茶壶用的,现在很多人拿着泡茶再分茶,我就看不太惯。”王健华说。

美壶网(WWW.51POT.COM)创立于农历庚寅年(虎年)(2010年),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去繁就简,作品说话。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不求大,只求专、精、乐~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追摹紫砂的魅力,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做专业的紫砂门户网站。

上一篇:紫砂壶收藏应以作品质量为依归(组图) 下一篇:紫砂壶:大匠之门格古韵新

关注美壶

我的关注 美壶顾问 联系美壶

美壶顾问

微信客服扫一扫

请以美壶网官网公布为准,谨防上当受骗

美壶官方微信

微信号:pot51pot
微信号:pot51pot

关闭  

在线询价

登陆美壶网

欢迎您登陆美壶网。您可以查看最新紫砂壶价格,可以收藏您喜欢的壶,对您喜欢的壶进行评论,并且随时查看积分。

美壶网感谢您的一路陪伴!注册本站新会员

美壶网感谢您的一路陪伴!注册本站新会员

如果长时间无法获取动态密码,请尝试重新获取,或者请你查看手机助手是否设置【拦截短信】!

美壶网感谢您的一路陪伴!注册本站新会员

  • 用户名
  • 密 码

欢迎您登陆美壶网。您可以查看最新紫砂壶价格,可以收藏您喜欢的壶,对您喜欢的壶进行评论,并且随时查看积分。

我们真诚的邀请您加入

  • 用户名
  • 密码
  • 重复密码
  • 手机
  • QQ
  • 验证码